非參照性建築 Valerio Olgati (1958~) zwiss

Valerio Olgati (1958~) Swiss 









奧爾吉亞蒂將他的作品稱為“非指涉性建築”,這也是奧爾吉亞蒂和建築理論家馬庫斯·布萊特施密德 (Markus Breitschmid)於 2018 年發表的一篇論文的標題,該論文探討了 21 世紀建築的社會目的。[ 7 ]

Olgiati 和 Breitschmid 指出:「非指涉性建築並非指涉性載體,也不是自身之外某種事物的象徵。非指涉性建築本身就具有意義和可建構性,因此,它們作為社會的體現,絲毫不遜於過去承載共同社會理想的建築。」[ 8 ]

建築中的「非指涉性」一詞最早出現在義大利建築雜誌《Domus》上Olgiati和Breitschmid的訪談轉載。[ 9 ] 2014年,Breitschmid在瑞士雜誌《Werk, Bauen + Wohnen》上發表了題為《建築源於建築》(Architektur leitet sich von Architektur ab)的文章,回應了那些試圖從經濟生態政治外部因素中獲取意義的建築主張。[ 10 ]建築師Christian Kerez在2016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作品中探索了指涉性的局限性,並談到了「非指涉空間」。[ 11 ]同年,建築師Peter Eisenman指出,隨著建築形式日益被簡化為“純粹的現實”,建築一直在走向非指涉的客觀性。[ 12 ]

《非指涉性建築》一書中,奧爾吉亞蒂和布萊特施密德分析了 21 世紀初的社會思潮,認為它們與後現代有著顯著不同。[ 13 ]書中提出了一個建築框架,並定義了非指涉性建築的七項原則:1)空間經驗;2)合一性;3)新穎性;4)建構性;5)矛盾性;6)秩序;7)意義建構




Valerio Olgati:建筑的绝对性与

瑞士建筑师 Valerio Olgati(1958–) 是当代最具哲学性与原创性的建筑实践者之一。他的作品既不属于现代主义的功能至上,也不属于后现代的符号拼贴,而是追求一种 “非参照性建筑”(Non-Referential Architecture)——即建筑不依赖历史风格、地域文脉或功能隐喻,而是以纯粹的空间、材料和几何体量创造独立自主的存在。


1. 建筑作为“绝对形式”

Olgati 的建筑哲学深受其父亲——瑞士理性主义建筑师 Rudolf Olgati 的影响,但他走得更远,彻底摒弃了传统建筑中的“参照物”。他认为:

“真正的建筑应当独立于任何外在意义,它自身就是现实。”

  • 几何的纯粹性
    他的建筑常以 单一几何形体(立方体、圆柱、锥体)为基础,通过精确的比例和切割,形成强烈的空间震撼。例如:

    • 黄房子(Yellow House, 1999):一个完全黄色的混凝土立方体,内部通过错位楼板创造动态空间,没有任何装饰或象征意义。

    • 皮兰音乐厅(Piranha Musik Bar, 2004):黑色混凝土方盒子,仅通过一道斜向切口定义入口,展现极简的力量感。

  • 材料的“真实性”
    Olgati 偏好 裸露的混凝土、石材和单色涂料,拒绝掩饰构造痕迹。在他看来,材料的本质就是建筑的本质,无需附加叙事。


2. 空间感知与“非功能性”

与传统建筑强调功能不同,Olgati 的空间设计更关注 人的感知与心理体验

  • 反常规的空间序列
    他的建筑常通过 非常规的层高、倾斜的墙体或突然的明暗对比 制造“陌生感”。例如:

    • 瑞士国家公园游客中心(2016):内部空间被一道巨大的混凝土斜墙分割,访客需在压迫感与开阔感之间穿行。

    • Atelier Bardill(2007):一个看似封闭的石材方体,内部却通过天光与缝隙形成神秘的光影剧场。

  • “无用”的空间
    Olgati 不追求效率最大化,而是刻意保留“空白”区域,让空间本身成为体验的主体。这种思想接近艺术装置,但仍有实际的建筑功能。


3. 非参照性:拒绝历史与地域符号

Olgati 反对后现代建筑的符号化倾向,也批判地域主义对传统的依赖。他认为:

“建筑不应解释什么,它应当只是存在。”

  • 与文脉的对抗
    他的作品常以 异质的形态 介入环境,例如:

    • 弗林姆斯的白石学校(2018):纯白色的混凝土建筑群以抽象几何体块嵌入阿尔卑斯山区,既不模仿传统木屋,也不迎合现代玻璃幕墙美学。

    • 科隆的“无题”住宅(2003):一个无窗的黑色立方体,在城市肌理中如同外星物体,挑战人们对住宅的固有认知。

  • “无时代性”
    他的建筑无法被归类为“现代”或“古典”,而是试图创造一种超越时间的表达。


4. 争议与影响

Olgati 的极端立场引发两极评价:

  • 支持者 认为他回归了建筑的本质——空间、材料与比例,摆脱了商业与文化的包袱。

  • 批评者 指责其建筑“冷漠”“自我封闭”,缺乏社会关怀。

然而,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新一代建筑师,尤其是那些探索 抽象建筑 与 空间现象学 的实践者。


结语:建筑的自治性实验

Valerio Olgati 的建筑是一场关于 “绝对性” 的持续实验。他剥离了一切附加意义,让建筑回归最原始的状态——一个让人沉思、感知甚至不安的物理存在。在当今建筑界充斥符号化与商业化的背景下,Olgati 的实践提醒我们:

“建筑可以什么都不代表,但它必须强烈地存在。”

关键作品

  • 黄房子(Yellow House, 1999)

  • 皮兰音乐厅(Piranha Musik Bar, 2004)

  • 弗林姆斯白石学校(White School, 2018)

  • 瑞士国家公园游客中心(2016)

延伸阅读

  • 《Valerio Olgati: Non-Referential Architecture》(2019)

  • 纪录片《The Architect’s Philosopher: Valerio Olgati》(202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