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guel Fisac 米格爾·費薩克 1913-2006 /西班牙
『建築是有限的空間,它需要物質的限制,這就像我們自己的身體一樣,必須有皮膚。..........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實現一種顯示其糊狀狀態的痕跡以及將其倒入模具中的紋理,並嘗試確保將其倒入的柔性材料非常拋光且完全光滑。』.......米格爾·費薩克 Miguel Fisac
費薩克是建築痕跡的詩人、結構發明家與系統創建者。
在現代主義建築的基因中有一項重要的思考是關於工程與建造方法上的創新設計,而具體呈現在兩個向度上:單元模塊Module與皮層Skin,費薩克在這兩方面都創造出了影響深遠的原型設計。
源自於科學家與文學家約翰·沃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 的自然研究著作《植物的形變》(The Metamorphosis of Plants) (1790),書中所呈現的植物形變過程,引發了歐洲建築在自然向度與形式上的關注。1962年費薩克設計了一棟兼具工程創新與自然美學的重要作品:水文研究中心(Instituto de Estudios Hidrográficos),他發明了一個模擬自然骨骼狀的預鑄結構樑塊,以此創造出了極大跨距的無柱空間,在水文研究中心的設計案後,骨骼形狀的樑自此在建築學上有著『Fisac Bone Beam』這樣的專有名詞,而這個建築設計在工程上也創新出了預鑄樑塊預力工法。1965年費薩克運用了預鑄骨骼樑的設計在馬德里的聖塔安納教堂 (Church of Santa Ana in Moratalaz, Madrid)一案 。後來在1966年的馬德里 IBM大樓的設計案上,他在建築物立面以V型預鑄版處理日光問題。這些單元模塊Module的設計思考是現代主義建築中的重要基因,現代主義建築具有可負擔性、經濟性以及模塊化可以大量應用生產的思維,將建築視為工業工程多過於藝術造型設計,建築要設計的是一種『工程典範』的創新,而不是只關於形式上的變形或舊有技術的造型應用。
費薩克開始了一系列柔性模板(Flexible Foemwork)的建築實驗,他用線、框架與塑料布的方法做模來澆灌混凝土,概念有點像是將混凝土灌在游泳圈當中,這取代了傳統而昂貴的木或鋼製的固性模板,而產生出軟性及極為光滑的混凝土表面。他首先在馬德里的 MUPAG 康復中心 (MUPAG rehabilitation center) (1969) 一案中應用這個建造方法。而其後在馬德里的 Pascual de Juan House (1973) 一案中將玻璃鑲嵌於柔性模板中的創造性實驗,確定這樣創造性的建造方法能被大量應用在一般住宅建築當中。這樣的建造方法因此有了費薩克混凝土 (Fisac Concrete) 的稱號。在2000年的千禧計畫中,費薩克設計了位於賽維爾的文化中心 (Centro Cultural, 2000, Castilblanco de los Arroyos, Sevilla),並且給予Miguel Fisac Theater的名號,以慶祝他在建築設計上的終身成就,建築以柔性模板建造出了詩意的痕跡,凝固了混凝土流動的瞬間。
費薩克生涯另一件重要的作品是在馬德里的 La Pagoda(Laboratorios Jorba), 建築從下方麼層旋轉45度,並與雙曲面直線連接,形成一個八角雙曲拋物面螺旋形的建築,這個建築是西班牙現代建築史的傳奇地標。
費薩克同時也是一套建築系統的創建者,他發明了稱為Arquitectura Vertida 的專利澆注混凝土預鑄系統,同時兼具預鑄的可控制性與現場澆灌的可適彈性,一種能快速建造住宅房屋的整套系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