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美學的初探者 Auguste Perret 奧古斯特·佩雷 1874~1954

 奧古斯特·佩雷 Auguste Perret 1874~1954 /法國






工程美學的初探 

柯比意曾是佩雷的員工,在某種程度上對於柯比意一定有些影響,於是當我在看佩雷的建築時,我想試圖從中間去找出一些他們之間的關聯,一般認為柯比意是在佩雷那習得工程師的思維,工程師出身的佩雷最重要的貢獻就是以工程的思維創造出了美學,解答工程與設計美學之間的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那個鬥爭至今仍是建築學中的關鍵議題。佩雷的作品與思想上仍帶有古典理性主義的思維,探討秩序與框架那一部分影響了柯比意,除此之外大概是決斷性的不同。兩個同時在混凝土建築的設計上,佩雷以帶有古典精神的方式,而柯比意則是全然的背離他的思維,逕自走自由的路線。


如果套用路易斯康的句法:問混凝土想要成為什麼?混凝土的其中一個答案會是奧古斯特·佩雷他知道。最開始的混凝土被想像成是磚石一樣的直線構造,建造出來的房屋也是傳統形式的斜頂建築。法國建築師兼工程師奧古斯特·佩雷是最早看到鋼筋混凝土獨特的幾何特質,將力學特質轉換成幾何而成為表現手段的第一人。看他的作品要從力學的角度欣賞,如果有看過結構學中的彎矩圖,就更能意會出那個賞味點。巴黎近郊的 Notre-Dame at Le Raincy (1922-23),此案幾乎完全的表達了他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美學。佩雷對於結構力學的了解,支持他做出極度細長的柱子,那是一種要與石材粗壯圓柱一較高下的氣魄,那個細長比例讓空間有了更加高聳的氣度,佩雷深知論凝土想要展現的不同之處。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他成為利哈佛(Le Havre)重建的指定建築師,利哈佛位在法國北部諾曼第地區,那是現代主義建築實驗室,在那有奧古斯特·佩雷跟奧斯卡涅米爾Oscar Niemeyer的作品,因而有了『建築師之城』的美名。佩雷依據他在1950年設計的巴黎聖女貞德教堂(basilique Sainte-Jeanne d’Arc)草圖,建造出高107米高的聖約瑟教堂(Église Saint-Joseph du Havre)彩色玻璃塔,四面個用不同的顏色,產生時間序列上的顏色與光影變化。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