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場所主義者 Alberto Ponis 阿貝多 波尼斯 1933~

 Alberto Ponis 阿貝多 波尼斯 1933~  /義大利





自然的場所者

在義大利南部的撒丁尼亞島海岸線上,散落著三百多座與岩石融合的建築,建築師阿貝多 波尼斯1960年代起在這靜謐的島上40年的建築深耕,默默地建造著與地景融合的自然建築,不強加外來的人造幾何而是依據地形建造,也不被所謂的設計風格所牽動、自外於現代的噪音當中。撒丁尼亞島在1960年代前仍是處於未開發的狀態,在戰後經濟發展後開始吸引歐洲的巨商來此地度假,島上有著與如卡布里島蜿蜒曲折的岩石海岸線,安東尼奧尼的電影《紅色沙灘》即在這裡取景,那些如亨利摩爾雕塑品的巨大海岸岩石,呈現出自然原始的力量而創造出安東尼奧尼慢鏡頭下的獨特魅力。


波尼斯的建築設計逐漸擺脫國際樣式的方角直白,依據地形地貌的而產生獨特的型態,將岩石納入室內的一角,或是岩石與沙發、壁爐的結合,讓大地成為建築內部的風景,一種建築與自然結合的雅趣。這些雅趣同樣在1960年代的美國建築師約翰勞納 (John Lautner) 或芬蘭建築師瑞瑪 派特拉 (Reima Pietilla) 的建築中可以看見,是一種建築的自然回歸。


波尼斯晚年出版了三本書來詮釋撒丁尼亞島的自然、傳統建築與自己的設計,分別是:《住宅與環境的故事 Stories di case e ambiente2003, 《撒丁尼亞島的建築 Architettura in Sardegna2006, 《棲居在路徑之中 The Inhabited Pathway: The built work of Alberto Ponis in Sardinia2014。而其中那本《棲居在路徑之中》更是常成為建築界講論所謂的地景建築的引述起點。從啟蒙運動及至工業革命以來,無論是古典主義建築即或是現代主義,建築是一種人造力量的勝利紀念碑,一種無視自然而恣意征服介入的建築態度。而在波尼斯的作品中對於大地的講述多過於對建築的講述,建築依據自然大地而生,是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建築態度。


波尼斯的建築相較於有機主義建築多了關於自然與地貌的書寫與詩意。自包浩斯以來的國際樣式是站立在無場所的一邊,而波尼斯建築則是徹底的站立在其對立面,並且藉由建築去建構更深的環境構成關係,你無法將他的建築移植到任何其他另一個地點,波尼斯的建築是深刻理解自然與場所解的入門途徑。









留言